读《经济观察报》:铁路,铁板一块!

本期(2011年4月11日,NO.514 期)的《经济观察报》用了不少的篇幅来描绘“后刘志军”时代的中国铁路,《铁路局放权方案待定 最快下半年试点》(见05版)、《铁路司法独立倒计时》(见09版)、《周法官“出轨”》、《高铁对国内发展的战略意义》(见46版),分别从政治体制、法律体制、国家利益等维度来解读正在高速行驶的火车。

我对中国火车的第一直观认识,应该是在一年一度拥挤不堪的春运列车上。从黄牛手里买过车票,挤过一团乱码的候车广场,拚了命冲上车厢去抢行李架,然后在污浊的空气里嚼着十块的盒饭,最后昏沉沉地睡去。我数次发誓不要再坐春运的火车,但往往挡不住“回家的诱惑”,加入到回家的茫茫大潮中。

甬台温高速铁路

穿梭在群山中的甬台温高速铁路

坦率地讲,完全把对春运的不满撒在铁路上,我想这会把问题简单化了。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,造成了每年数以亿计的人们丢下父母、抛下儿女奔赴沿海用工地,人口的流动是问题的根源,而糟糕的春运不过是问题的一个表现形式罢了。每年坐在春运的列车上,我都会想到,如果中国能够缩小地区经济差异(见文后的统计数据),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免去这车马劳顿?

但是这并不能因此增加我对铁路系统的好感。首先,铁路系统政企不分。纵横中国的铁路线分属十八个铁路局,卖车票挣钱,而十八路诸侯又由铁道部管理,铁道部是国务院下属部委,属于政府机构。我不明白铁路局长是官员,还是经理人,以《铁路放权方案待定 最快下半年试点》介绍,铁路局是企业,作为企业,盈利是主要目的。但是(铁路局)没有“自身产品”的定价权,即客运票价完全由铁道部牵头制定,即使在政策范围内浮动票价,也必须层层报批。,既要马跑得快,又不给马喂料,试想他们会有多高的积极性来提高服务水平?

读了上文,我发现自己以前错了,我原以为某某铁路局卖了火车票,这钱应该是落到了某某铁路局的钱袋子里,事实是地方铁路局实行着收支两条线的经营方式,即运行经费、人员开支都来自于铁道部的拨款,而铁路局的收入全部上交铁道部后,铁道部再按照铁路局运营经费、收入返点比例进行重新分配。这颇有“大锅饭”的遗风。

其次,铁路系统“微政府”体制落后于时代,我一直到不久前才知道铁路公安、铁路法院、铁路检察院竟然隶属铁道部。在《8年,未完成的剥离》一文中,作者这么写到:

(铁路)公检法人事、财务的管辖权游离于国家司法管理体系之外,归铁道部管。人事的任命、调动,和人员工资、办案经费、办公环境都是铁道部负责,在社会人士眼里,铁路公检法姓“铁”。

铁路公安、检察院和法院是由铁道部管理,而这些机构正是负责与铁路相关的案件,甚至当事人就是铁道部门,并且是发钱给自己的上级领导,司法独立难以保证,公平就成了水中月。在《郑州铁路公检法“公务员化”》一文中,记者这么写到:在目前的铁路局领导下,(铁路)民警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,往往是刚抓住票贩子,铁路局里的领导就打来电话了,民警受制于上层压力,不得不放人。这也难怪铁路民警戏称自己是铁道部的高价保安队

自为应对金融危机,中国政府斥巨资大兴投资以来,中国的火车确实是越来越快了,武广高铁、郑西高铁,还有马上开通的京沪高铁,不可不承认是一种速度的进步。年初刘志军的落马,似乎在宣告高铁的高潮正在快速退去了。在《高铁对国内发展的战略意义》一文中,高柏教授认为应该从国家安全、经济平衡的大局来审视当前的高铁热。天量举债,单凭铁道部发展高铁显然不合时宜了。

对中国铁路的批评必须有,鼓励和期待也要有。这次铁路改革,已经走过了八年,太久了。似乎主政者改革的力度和魄力正在削弱,也似乎是“既得利益者”太强大了。改革是主流,是共识,你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些。

根据《2010年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《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》,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23.73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.26元,广东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890.25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7.8元。两省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为1:1.43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:1.50。

Leave a comment

Your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