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拓展的反思
前贤圣人教导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自己坦言做不到每日总结反思,但还是自信能过段时间自我检讨得失。优点呢,自我激励,过过嘴瘾就算了,别把自己太当回事;缺点呢,自我鞭策,整理成文,时不时翻来看看,让自己更清楚自己。
本篇反思成文于拓展之后,在拓展的过程中我用心去观察自己,因为我知道在熟悉的环境中,性格中的弱点和问题会深深地躲藏在身体的某个部位,只有到了陌生的环境,包括地理环境和人群,这些弱点和问题才有可能突然地、明显地暴露出来。
还是自视清高
这是一个让我自己都讨厌自己的毛病,而且还是我一直都知道的毛病。知错能改,善莫大焉,明明知道这让人讨厌的毛病,偏偏却又改不了,自己硬是被自己打败。这次拓展中和一群人走过一片树林,有人看到树叶稀疏,便说:这一定是被火烧过。我心想此等滑稽言论真没档次,置自己于丑角,好笑好笑,于是以后的路上,我不再和此君面对面聊天。
再想想以前,我拒绝站在柜台卖东西,沾了铜臭气,认为这有辱我的斯文;后来我不爱和毕业学校差的人,甚至刚毕业的人交往,觉得IQ不高,经验不足。唉,这都是我的自视清高的表现,现在想来这一两年,不仅没有改掉这毛病,连减轻这毛病的迹象都没有。
自视清高,姿态往往抬高,眼睛朝上看,傲慢得不得了,这样使得我失去了向别人请教的机会。自视清高,往往自以为聪明,聪明的人做出的决定也是明智的,明智的决定怎么要改变呢?因此我也因此往往固执己见,听不得别人的声音。
唉,我在这里一直不愿意承认,即便是聪明的人也会做出愚蠢的选择,更何况也只是自己觉得自己聪明。我需要明白聪明是一时的,糊涂是一世的。
亲和力欠缺
直到活动结束,我还不能说全全队15个人的名字。我曾真挚地询问别人对我的第一印象,得到的答复是难以接近。这证明了自己亲和力欠缺。
一直以来,这是一个让我很纠结的事情,一方面我认为人各有所好,合得来,秉烛夜谈,合不来,好聚好算,让我投其所好来拉拢人气似乎不是我追求的作风(拉拢人气靠必投其所好,对吗?);另一方面我可以和一些人聊得很开,前提是我们都对技术、财经、时政这些感兴趣。
不具备亲和力,就不容易在第一时间别人打成一片,这往往让我很被动。入职近半年,我只能说出黄工、王工,而无法写出他们的全名,我想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不是增加自己亲和力的一个方法呢?
为什么不玩游戏
此次拓展中,我更喜欢参与到制定游戏规则中去,让别人按照我的意图去玩,潜意识里拒绝自己按照别人的规则去玩。
一方面,很久以来,我觉得很多所谓的游戏,是游戏设计者在玩游戏参与者,参与者成为供别人玩弄的戏子,这让我从内心里生厌。由拓展游戏推及团队合作,这流露出自己拒绝团队的深层次问题。处在团队里,毫无疑问,我要去执行某项人物,这往往会让我想起戏子这一不愉快的逻辑推理,这是我的一个心理情结吗?
为什么游戏的参与者不能影响到游戏规则?如果有一个游戏,我可以参与到游戏的制定当中去,我也一定会非常乐意参与到游戏当中来,因为我做的是自己的戏子,自娱自乐。到现在,我还无法说服自己心甘情愿的参与到一个自己无法影响的游戏中去,是我控制欲太强吗?
写这些文字之前,我征求过一个朋友的意见,他告诉我,很多情况下团队需要的是“just do it”。以他的见解,我的要求显然过火了。我真的不适合团队吗?独立独行是我的标签?我还没有想清楚,思考还在继续。
附:此番活动中,八、九十号人当中我的着装走的是“非主流”路线,–全场只有两双皮鞋,我是其中一个。我自信举一反三,往往结果是经验主义。此前参与的拓展均是在草地、室内进行,于是我依旧里穿了双皮鞋,当我腰系绳索从十多米高的悬崖向下缓缓滑落下降后,别人感叹:哇,你的皮鞋真厉害,只有我深深感到:如果还有一次机会,我绝不穿皮鞋。
另外我觉得拓展训练中,随机组合的团队方式不能模拟公司环境里真实团队的成长过程,因为真实环境中,团队逐渐成立,原有成员和潜在成员相互妥协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,真实的团队内聚力强,而随机组合的团队缺乏这一过程。